2025年7月19日,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自然资源工程系分团委“红源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踏入扶绥县张报故居,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爱国主义学习活动。

Δ图为实践团抵达张报故居
张报,这位从壮乡大地走出的革命先驱,用一生践行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信念。他原名莫国史,后更名莫震旦,1903年生于扶绥县新宁镇,于1926年他在美国留学时加入美国共产党,1932年在苏联莫斯科转入中国共产党。即便历经流放苏联远东十八年的磨难,面对饥寒、劳役与生死考验,他始终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紧相连。

Δ图为小解说员与张报铜像合影
在一位小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怀揣着崇高的敬意,来到了张报同志的铜像前。铜像目光如炬,仿佛在诉说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故居里,陈列的旧物与图片串联起他的奋斗足迹:从少年时以广西第一名考入北平清华学堂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流放期间“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不屈,到回国后又全身心投入党的理论对外编译工作,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毛泽东思想世界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对“爱国”最生动的注解。

Δ图为小解说员讲解张报故事
参观过程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张报的一首小诗《我的两个生日》,“我有两次生日,一次是母亲莫李氏赋予我的,一次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小讲解员指着墙上印有《我的两个生日》的展牌,语气认真。这句滚烫的话语,让在场的实践团成员们都深刻体会到一位革命者将个人生命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的赤子之心。随着讲解深入,张报在异国他乡传播革命火种、在艰难处境中坚守信仰的故事,让“爱国”二字从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行动,深深烙印在青年学子心中。

Δ图为实践团学习张报故事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既从张报先辈“有才、有勇、有节”的人生中读懂了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明确了个人才华与爱国实践相统一的成长方向,同时这次活动也以先辈为镜为实践团树立了奋斗目标,激发了勤学与爱国实践的动力,让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走向可感可践的实践,助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内化。

Δ图为实践团在张报故居合影
图:吕秀芳周科洺
文:岑青青苏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