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家国意识,7月17日上午9时,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红源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作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渠莳村那隆屯组织开展红色教育课堂。实践团以大学生视角结合青少年成长需求,通过多形式互动环节,让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在实践中感悟爱国精神,将三下乡的育人价值落到实处。

一、互动问答启智慧 国家标志入童心

活动以小朋友们的自我介绍拉开序幕,轻松的氛围为后续的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随后,实践团成员立足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围绕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设计互动问答环节。“红色的国旗象征着什么?”“国旗上的五角星代表着什么?”等 一个个贴近青少年认知的问题,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国家标志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精神内涵在问答中传递。现场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踊跃作答,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对国家的认知逐渐清晰,爱国的种子悄然萌发。
二、齐唱国歌铸信仰 践行讨论悟初心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实践团成员与现场全体人员共同奏唱国歌。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跟随旋律放声歌唱,嘹亮的歌声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大学生实践团成员以身作则,用专注的神情和坚定的歌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们的国家观念与民族自豪感。

在“如何践行爱国行动”的讨论中,实践团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观点。“遵守纪律就是爱国”“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看到有人抹黑中国就勇敢反对”,孩子们的朴素表达虽稚嫩却真挚。实践团成员适时点评,用大学生的视角解读“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让孩子们明白“爱祖国”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爱国情怀与日常行为紧密结合。

三、安全护航助成长 爱国底色更坚实
作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延伸,实践团深知“安全是成长的基石,更是践行爱国情怀的前提”,因此同步开展安全教育知识普及。结合青少年暑期安全痛点,实践团成员以案例分析、要点强调等方式,重点讲解防火知识、安全用电规范及“防溺水六不准”,帮助小朋友理解“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监护情况下下水”等准则。

实践团成员通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向孩子们传递:“守护好自身安全,才能在未来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这一环节既体现了三下乡活动的实用性,更让孩子们懂得,爱国不仅是精神上的认同,更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安全的意识作为支撑。

四、手绘草帽寄深情 童真笔触绘祖国
手工创作环节中,实践团组织小朋友们开展“草帽绘祖国”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分发绘画工具,并耐心提供创作指导,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每一笔都充满童趣与创造力,原本朴素的草帽变成了一件件承载童真的独特作品,现场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原本朴素的草帽,在孩子们的笔下变成了一件件承载童真与爱国情怀的作品。实践团成员表示,这一环节不仅是让孩子们展现创造力,更是通过大学生的引导,让他们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而这份纯粹的热爱,正是爱国情怀最生动的底色。

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红色教育课堂,是“红源筑梦”实践团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过系统化的环节设计,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更在心中播下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种子。对实践团的大学生而言,这既是一次深入基层的爱国教育实践,更是一次用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的宝贵经历,让三下乡活动真正成为连接大学生与基层、传递爱国精神的桥梁。
图:吕秀芳 周科洺
文:岑青青 苏德友